贿五行属什么生肖?
“贿赂”的“赂”字,古字形从贝、从路,本义是指馈赠,引申为行贿。《说文解字》:“赂,遗也。”“遗,送也。” 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贿赂”一词,解释为:“以财物诱使别人做事或替自己办违法的事。”这个词还收录了“遗”和“賂”二字,意思与“贿赂”的意思相同。 古代文献中也常常出现“贿赂”一词,《礼记·曲礼下》有言:“献帛者加一,献币者加一;献宝器者加二,献车马者加三。……凡使者,受而进之于君。”
这里所说的“献”就是“贿赂”的意思,也就是将财货进献给君主或尊长。郑玄注:“献,声之误也。赂有所加者,以其所加之多少为限数,过则罪死。”这里的“赂有所加”就是“贿赂”之意。 那么,“赂”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古人并没有明确提及,但是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来看“贝”字边的“赂”字。古文字中的“贝”字象形,上宽下窄,形状像一只贝壳。后来“贝”字变形,变成现在的形状。现在人们看到的“贝”字左边一般是一个“见”字,或者是个“目”字。 金文中有一个“贝”字旁的“赂”字,字形与今天的“赂”字相近,不过上面是“贝”,下面是“路”。这似乎暗示着“贝”字旁“赂”字的五行可能属水。
另外,“貝”字在汉字中还有一个常见的形体变化,即“貝”字旁加上“辛”。例如“聘”字。“聘”字金文书写形式是“辛+貝+行”,这个“辛+貝+行”的字形演变过程是这样的: 由上可见,“辛+貝+行”这三个字形的“貝”字,其形状都类似于现在的“贝”字。因此可以认为,“貝”字旁加上“辛”形的“聘”字,五行的属性也应该是水。 再来看“路”字旁边的“赂”字。这个“路”字旁边只有一个字形,就是“露”字。《说文解字》:“露,汗也。”“汗”字的部首就是“路”字。 由此看来,“路”字旁边的“赂”字应该有五行为土。因为“汗”字属水,但土壤可以滋润水分。
在天干中,辛和庚表示金,丙和丁表示火,甲和乙表示木,壬和癸表示水,戊和已表示土。“金、木、水、火、土”是五种动静有别,性质各异,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物质,合称五材。五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个基本元素或五种要素,五行就其字面意思来讲,即五材之行,指五材生克制化的动态。五行为中国独有,在西方找不到相应的词汇。西方的elements(元素),elements只涉及物质方面,只涉及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不仅涉及物质方面,而且涉及力的方面,涉及物质与力的运动变化(生克制化)。
“金”表示坚固、肃杀的性质,“木”表示生长、升发的性质,“水”表示寒冷、流动的性质,“火”表示炎热、向上的性质,“土”表示生化、受纳的性质。这些性质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或从中抽象出来的。例如“土”是具有生化、受纳万物之性能的物质,它含有“土类”的实际内容,又不完全等同于具体的“土类”;它以具体的“土类”为认识的基础,又较具体的“土类”具有更广泛的内容。
“木曰曲直”, “曲’指弯曲、屈伏;“直”指伸直、生发。如树木的生长状态顺应四时的变化,春天发芽成枝、夏天生叶繁茂、秋天收敛凋落、冬天屈伏于地中。曲直是“木”类生长繁茂、升发生机的性能。“木”引申凡具有“木”类升发、生发、疏通、调达等等性能者,皆属“木”。
“火曰炎上”, “炎”是热气蒸腾的样子;“炎上”指炎热、蒸腾、向上的性能。如火焰的自然状态就是炎热、向上的。炎上是“火”类炎热、蒸腾、向上的性能。“火”引申为凡是具有“火”类温热、升腾、明亮的性能皆属于“火”。
“土曰稼穑”, “稼”乃“耕田为稼”,“穑”乃“疾力田曰穑”。“稼穑”就是耕种和收获。“稼穑”有生化、承载、受纳的意思。如用土来种植农作物,收获五谷,有载万物,生万物,化万物的性能。“土”引申为凡具有“土”类载、生、化、收、纳等性能者,皆属于“土”。
“金曰从革”,“从”通“纵”,引申顺从、顺通,即谓改变,也通“丛”,聚集,群起变革的意思。如兵刀之属的金属器具,皆具有群起而变革之能。“金”引申为凡具有金属之类肃杀、收敛、变革的性能者,皆属于“金”。
“水曰润下”,“润”指滋润、润泽;“下”指向下、向下运行。“润下”指水性向地而行,滋润一切。“水”引申为凡是具有“水”类寒凉、滋润、下降、闭藏等性能的,皆属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