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属五行什么颜色?
弓为器具,主静。五行属木,所以颜色应为绿色、青色(青色的颜料是靛蓝,来源于植物,所以也属于绿色系)。 弓在五行的位置:寅卯辰(木),甲乙(木),甲寅(木水)。 在十二地支中,寅卯辰是一组,代表树木的生发。如果算卦遇到这组地支,就说明事情的开始,如创业、恋爱等。
在十个天干中,甲乙是一组,代表花木。遇到这组天干,说明事情的进展,状态如何;如果遇到的是甲寅组合,就是木太多,事情就过于繁盛,反而不好;如果是乙庚合,就是花草与金属打交道,有点不伦不类,事情也不会顺利。 所以,看到题主的问题描述,觉得应该用绿色的箭来射箭。 不过,如果从审美的角度看,问题就复杂了。
首先,不同的民族对于颜色的喜欢是不一样的。例如,白种人普遍偏黄色调,而我们黄种人普遍偏爱青色(绿里带蓝的那种颜色)。
其次,不同地区的人,对于颜色的审美也是不一样的——正如我们对于自己的服饰审美,可能更倾向于旗袍,而外国人普遍喜欢超短热裤一样。 所以,如果我设计一个弓箭组织,为了便于管理,就会按照当地的审美习惯来统一颜色。 如果是在草原蒙古包游牧部落,为了便于识别,就要采用白色为主色调(与白云蓝天相近),配上红色标记。
如果在欧洲,要采用黄黑两色做底色(与草木岩石相近的颜色),配以红蓝两色。 因为,在色彩学里,三色系统最为稳定,不容易出错。 而我们现在的配色,是用四色(加黑色)配出来的,很容易出乱子——看看我们的电视画面,哪一频道不是花花的? 这是因为,我们同时接收了三种不同历史时期,甚至是一个年代三个频道不同的视觉信息,导致我们视力疲劳,出现混乱。 所以啊,题主如果真想创立一个射箭组织的话,还是按民族色彩来定底色为好。至于个人爱好,可以在服装和道具上加以体现。
《礼记 王制》:天子雕弓、彤矢、金(箭)戚,以射封豕。诸侯彤弓、卢矢、金(箭)戚,以射狸、豕、狼。大夫弧弓、卢矢,以田(猎)。士弩以备盗贼。庶人木弓、弦、缴,以弋、凫、雁。以与民同之也。夜(捺)不祝(逐)兽而害也。荒(丧)弧、矢。郑注:“弧,檿也。漆丝饰之而已。无承饰之羽,以素缴射之也。”玄应注:“弧,小弓也,不为大弓,以杀生之难也。”
这是西周时对各阶层专用弓的规定。具体地说,天子所用的雕弓,是用好的柘木或楛木做原料,以金玉为装饰,上好之漆浸泡和涂饰,并雕彩画图,“雕弓”其名由此而来。彤弓是诸侯所用,装饰不如雕弓讲究。普通大夫用的弓叫弧,也就是普通的桑木弓,用以田猎禽兽,所以不如雕弓和彤弓。士所用不是弓,而是弩,以备御盗贼。
庶人狩猎不得用弓,只能用木弓,而且还要用生丝作弦,生丝本身没有黏附力,必须系上生丝做成的缴,靠缴的重量击落禽鸟,不能射猎大的动物,以此体现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的思想。庶人平日不得有兵,有兵即有可能反叛,这是周人吸取商朝灭亡教训而采取的措施之一。荒弧矢是丧者所用的祭器(即弓矢),是荒礼的象征。
在商朝及更早,可能还没有如此严格的规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关于“御矢”“内御矢”“鹿矢”“蜀矢”的记载,这些应是专用的矢。在商朝时的贵族,应有权使用任何种类的弓。
商代的漆木弓。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弓为木胎,外涂黑彩,两端有绿色彩绳。这是目前已知的年代最早的弓实物。商代铜镞。山西汾水北赵村墓地,西周虢国墓地出土。有柳叶形、三棱形和四棱形等。西周弓形器。
弓在古代有多种名称:“弓”是周朝的通用名称。古人按制作材料分类,用柘木制作的叫“雕弓”、用桑木或柞木制作的叫“卢弓”、“弧”和“虎豪”(今陕西方言“豪”与“濠”同)。用檀木制作的叫檀弧。也有以制作地点或民族命名的,如楚的有庸弧,蛮的有蛮弧等。弓体部件还有“弭”、“冒”、“参”等名称。
古人把好弓有如良马,视为珍宝。《诗经》、《楚辞》中常以“良弓”、“雕弓”、“卢弓”来修饰“虎臣”、“熊罴”、“公侯”。《诗经·大叔于田》中赞颂道:“两服上襄,两骖用良。忆不可忘了,执辔如康。温散在的、散在(释)刘(辔)如,辽游志广。翼如弓(张弓),控弦幠(chu)如(好弓发弦时的声音。这句赞弓好,可比良马。如上文所说的御、于菟)”。又如《诗经·吉日》中赞周宣王打猎用的弓箭时说:“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母鹿)速速,懿其三发。贞(正)同人(驯服的麋鹿)麌,其来若云。打御(张弓)获同,于山豪夫(兕)举,公曰左之,舍拔则获。同弓在同角,公曰右之,虞人(管理山泽的官)前话。射其同豕,获则取同。仪同(张弓)难同,乐取同柔,今同良弓,二同同同。”这是一曲美妙动听的上古乐章,表现了当时人们咏唱的欢乐之情。西周时,对用作礼器的弓的名称有“荒弧”(即凶弓,丧弓,用于丧礼,弓上常束缕),有“荒矢”(丧矢,安有石制或铜制镞的丧器)。“荒、凶”在西周金文中作“慌”、“恒”。如:《永盂》:“有子考作宝盂,其乍兄荒孤(荒弧)”,《师鼎》:“用作荒矢彝。”《史记·周本纪》记周幽王废申后,后父申侯杀幽王于丽山,“以不吊(同‘兆’)不古,降天之怒,宜社宜伐,俾不善辟(避),皇天弗顾,亡士不吊。废先王法度,淫酒纵欲,遑自先王基命,天降之卑监,畏荒厥心,荒湛于酒,式坠厥命,越厥惟终大命丧。”这记述的是申侯对幽王的声讨,用凶弓(荒孤)做比方,以谴责幽王对商纣的“酒德”言传身教,终将自食其果。实际上是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褒姒)一笑,亡其周”的辛辣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