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字五行属什么?
“土豆”二字的五行属性,其实是由“豆”的五行属性决定的 。 “豆”在古文字中的形态如下: 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字形演变如下: 由上面的字形可以看出,“豆”在古代是象形文字,形状像盛食物的器皿,且与“肉”有关,所以“豆”在古代是一种粮食,而肉类则叫“菽”。
《说文》中解释“豆”的部首为“壴”,并认为“壴”就是“豆”的意思,并把“豆”的字形演化到了“壴”那里去。 而“壴”在古文字中的形态是这样的: 金文和小篆的字形变体如下: 从“壴”的字大多与乐器有关,如:鼓、鼗等;也有与祭祀相关的字,如花。不过“豆”的本义似乎还是指器皿。
《礼记·檀弓下》中有“食肉之器,有箸(竹),其名曰豆”的句子,郑玄注:“豆,饭器也。”可见在古时“豆”是指一种用来装食物的器具。这种食物可能是米饭也可能是鱼肉之类。 总之,从上面分析来看,“豆”的五行属性应该是偏木的,因为它与草木有关且形状像植物。但是它的五行特征被后来的汉字发展所削弱了,因为后面出现了很多表示“豆”的字。
《康熙字典》中这样记载“豆”的五行特性:“旧作火,今作木。”说明以前的“豆”五行属性是火,而后来的“豆”五行属性变成了木。这里所说的“旧作火,今作木”并不是指“豆”的现代汉字字体,而是指古文中“豆”的异构字,比如“梪”“荳”等。这些字在今天已经很少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