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冰在五行是什么?
“薄”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 【午集中】【刀字部】 簿 ·康熙筆画:17 ·部外笔画:12 《唐韻》布侯切《集韻》蒲侯切,音庖。【說文】書貝也。从頁,象形。凡簿之属皆從簿。 又【廣韻】布故切【集韻】步故切,音簿。義同。
我查了一下古文字,这个“簿”字最早出现的是殷墟甲骨文中,像下面这样: 上面这个是殷墟卜辞中出现的“簿”字,作“卜”“卜”的形似字,写作: 上面的字形和现在的“簿”字很像了,但是还稍有一点区别。现在“簿”字的字形是甲骨文演化过来的金文: 再后来变成了小篆: 最后变成隶书: “簿”字由“頁”和“布”构成,那它一定表示与“頭”(页)有关的物事。
根据《说文解字》,“簿”的本义是“书贝”,也就是把作为信物的贝壳涂上颜色标记,以便于识别和核算。这似乎是一个商业行为。但是,商代的占卜也是很有名的,商王经常把占卜的情况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这些被刻的字就称为“甲骨文”。如果“簿”的本义真是“书贝”的话,那么它的字形应该为“卜”,而不是现在这样的“簿”。 “书贝”是什么意思呢?清代学者段玉裁解释道:“以墨塗其背而書其正面的叫‘書’,反其道而行之的,叫做‘傅’,意謂書寫或傳送時須自後抄錄前。”也就是说,古代的文书制度,是将需要传递的消息先书写在一片贝壳上,然后再在字的背面涂上一层颜色加以标识(就像我们现在给文件打上水印或者用铅笔标注日期一样),这样便于核对真伪以及追溯来源。
“簿”有了“书贝”的本义之后,引申出另外一些意思来: ①书籍——书卷成册,易於翻檢,如“薄本”“簿稿”“清簿”②簿籍——记载事情的本子,即“簿”加“籍”,相当于现在的“日记本”③簿録——摘录的事實清单④薄暮——傍晚的陽光,即日落時分的日光⑤薄倖——薄情郎,對負心人的蔑稱⑥薄緣——交情淺⑦薄幸——不幸,倒霉⑧薄產——微薄的產業⑨薄酒——酒力淺⑩簿命——短命的⑪薄倖人——薄倖郎的简称⑫薄禮——輕薄的禮品⑬薄酬– –給人的報酬很微薄⑭薄倖女子——對薄倖郎的代稱⑮薄寒——薄薄的寒意⑯薄倖兒——對薄倖郎的暱稱 我查了下《康熙字典》,“薄”字收有306個释义項目,其中85%以上的義項都是引申義、兼義或是訓詁。這正應了我媽跟我說的一句話——“用學字沒幾年,就全變了樣子。”——這些引申義項就是說明“薄”字變得“全變了樣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