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属五行哪个?
根据《康熙字典》,“稀”字有二个读音、三个义项,分别为: xī (音西): (1) 稀饭(粥); (2) 稀疏; (3) 姓。 xì (音细): (4) 洗涤; (5) 姓; (6) 通“塈”,干燥。 其中,(1)(2)指“稀”字的第一义项,即形容词的“稀少”之义;(3)(4)指“稀”字的第二义项,即名词“稀粥”(也写作“稀饭”)之义;(5)指“稀”字的第三义项,即动词“清洗”之义;(6)指“稀”字的第四义项,即动词“擦拭、抹去”之义。
由此可知,所谓的“五行的‘水’,是指水的流动性,它具有润泽的特性”“火的属性是炎上,具有光明的性质”“土的涵义很广泛,土在五行里代表长养的万物”……等等的说法都不符合事实。 五行的理论源于阴阳学说,而阴阳学说的基础是阴阳概念的明确区分——阴代表了所有具阴性特性的物质和精神现象,阳代表了所有具阳性特性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阴阳两个范畴中除了阴阳两极外,还有其他许多的中介阶段,这些中介阶段的属性或方向性,就是五行。五行实际上是阴阳中间阶段的五个位置,它们是一非阴阳两极的状态,因而具有可变性、相对性和条件性等特点。 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阴阳代表着一切事物的两种状态,也就是任何事物都具有阴阳两方面的特质;五行则代表了事物在阴阳两方面过渡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及所具有的特性。
比如,人体生命活动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阴气主内,阳气主动。但是,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只有当阴阳二者协调一致时,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阴阳二者如同天平的两端,只有保持平衡天平的稳定,才能显示其作用。如果阴盛阳微,就会生病;如果是阳盛阴微,也会生病。只有在阴阳互为消长之中保持动态的平衡,生命才能保持健康。
同样道理,万事万物都处于阴阳两极之间,都有阴阳两面性。只有保持阴阳之间的平衡,万事万物才能正常发展。比如,水是滋润大地的雨露,但同时又是灼烤大地的烈日;火是温暖世界的太阳,但又可以将世界化为火焰。这就是阴阳互根互补,相互转化的结果。所谓“五行相生相克”,实际上也是阴阳二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