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五行属什么?
“险”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
【丑集下】【土部】 險 ·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10
《唐韻》胡典切《集韻》《類篇》許典切,音泫。《說文》高而危也。
又山勢深峻貌。《史記·河渠書》兩岸之山峭然巖險。《前漢·揚雄傳》臨萬仞之嶮。
又難易也。《詩·大雅》無俾城壞,无獨斯畏。《傳》城險易守。
又阻害也,難也。《禮·月令》毋伐林木,毋掘根殖。《註》殖猶生長。樹木既生長乃謂之險。
又止息也。《左傳·僖三十三年》伯車辭曰:‘臣懼不獲參貳,而枉於罪人。’
又《諡法》危言危行爲貞險,危言危行爲贞武,都亦作篤。
又《博雅》險惡也,不安樂也。
又姓。晉有險丘公險險。 又與硤同。《前漢·地理志》平陽郡有上陰險縣。《師古註》險音硤。
又《集韻》魚虔切,音淵。《莊子·逍遙游》鷙鳥絕飛,蛇蚓斷絶。
又《正字通》俗作巇,非。
按險字从阜,則當從聲;從山,則當從形。今《玉篇》《廣韻》皆从阜者,後人混崖、硘二切爲一故也。《五經文字》險字下注云:“古文作嶮。”《集韻》險字下注云:“隷省作嶮。”《說文》险字無從厓、從石之別,而《五經文字》以爲古今字形不同,其説謬矣。此字凡十四部。《廣韻》分三韻。《集韻》分七韻。今合爲一部。各書無分別者,俗本《說文》誤分險為二,遂使諸書不分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