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比较多少?

温诏豪温诏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比较多少是幼儿日常活动区中的日常生活教育内容。比较就是观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找出不同点与相同点。幼儿通过比较,可以增进对物体不同点的了解,因而对事物认识的更深刻更为全面。同一类的不同物体,不仅在形状、颜色、大小、轻重、高低、上下等方面有差异,而且在用途、属性上也往往是干差万别的。只有认真细致地仔细观察,才能找出它们的差别。

一、从生活和游戏出发,发现物体的多和少

1、在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对“双数”和“单数”有一定的感知。例如:“我家有一儿一女。”“我有一床被子,上面有8个角,2个角是固定的,8个角可以活动。”于是,我们创设了“宝贝真快乐”的情景情境:幼儿手里拿着各种各样自己喜爱的物品,如娃娃、小车、飞机等,兴高采烈地边唱边跳。

2、在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对物体“多”和“少”有一定的感知。例如:幼儿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自己和玩具猪猪娃娃,一共是四口人。在幼儿园里,我们做了许多有趣的游戏,有好几个小朋友,玩的很快乐。还有,吃饭前,老师摆碗,摆了10个饭碗,有小朋友多了,有小朋友少了,最后大家都吃自己的饭,10只饭碗还不够吃呢!于是在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感受“多”与“少”的关系,通过幼儿的感知,让幼儿发现自己生活的游戏中的有趣的现象,萌发判断、比较、分拆和整合等认知能力。使幼儿感知的东西成为他们的经验,为理论的学习做好了认知准备。

二、实践操作,进一步感知“多”和“少”

1、游戏“数豆豆”,感知“多少”:在幼儿的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多少”的问题,例如:“有几颗豆豆?”“哪里有很多的豆豆?”“我的胸前有很多豆豆”,“我的背后有很多豆豆”。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足以唤起幼儿以往的实践经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之中。于是,我们设计了个游戏“数豆豆”:请幼儿数一数自己衣服上的纽扣、裤子上的纽扣,桌子上有几个纽扣,然后再数一数自己喜欢的玩具有多少,幼儿很快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他们高兴地喊:“我找到2个像耳朵的纽扣”、“我找到5个像小鸭子的纽扣”、“我找到13个不同的纽扣”,幼儿对数数充满了兴趣。

2、动手拨一拨,感知“多少”:在幼儿通过游戏经验的积累,感知了“多少”以后,我们设计了“动手拨一拨”,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数数,知道每根棍子上5粒扣子,知道3+5=8,体验“再多一些,再少一些”的含义。幼儿先自己拨一拨,然后在排队数数,你有多少,他有10个,你比他的多5个,他比你少4个。“1,2,3,4,5……10”通过肢体操作,在体验“再多一些,再少一些”的含义中,幼儿很好地感知了物体“多”和“少”。

三、学习分类,认识“相同”和“不同”

幼儿生活在集体中,他们总是面对“同类”的事物,也总是受到不同类的物体的困扰,“这是我的娃娃,不是你的,这是我的车子,不是你的”,使得他们总想知道不同类的物体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于是我们常常听到幼儿这样说:“这个娃娃和我的娃娃一样,都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他们的不同点是,你的娃娃的鼻子是红的,我的娃娃的鼻子是绿的,还有我们两个娃娃的手是不一样的,我的娃娃有两只手,你的只有一只手。”根据幼儿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自不同的玩具,让幼儿自己进行分类:

1、请你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2、请你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自己分类的结果与成人的分类结果一样,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感受“相同”与“不同”,理解和体验分类的标准是可以多种多样。

四、总结提升,学会正确比较

1、我们还可以怎么样来比较这些东西呢?

幼儿在生活区中玩耍时,总有时候拿着两两差不多的物体,犹豫着不知道拿哪两个好,于是,我们支持幼儿的再探索,鼓励幼儿找两个完全不同的物体,再进行比较,让幼儿自己找出差别。幼儿常常轻松地找到更好的答案,找到比先前更好的方法。

通过多物体之间的比较,让幼儿逐步学会了更准确地表达认识的对象和程度,更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正确比较物态的思想方法也形成了。在幼儿的生活区中,我们鼓励孩子继续寻找发现更多同样与不同的物体,继续更仔细地观察发现不同物体的更细微的差异与相同物体的彼此相同之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