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阵容多余球员?
这问题问得有点意思,我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下为什么多出来的球员一定会交易掉。 以NBA联盟30支球队为例,正常赛季常规赛41场,季后赛就算走完全程(总决赛打到抢七)也就52场比赛,每个球员每场平均上场时间36分钟,算下来一个赛季一共是6720分钟的比赛。 然后我们假设一个赛季打完之后,有20%的球员能进入全明星(也就是30选8,40%的概率),这些全明星球员每场比赛上场时间比其他球员要长一些,我们以每场多10分钟来计算(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了,历史上很多次全明星赛场上的主力队员因为疲劳而只能在场边坐穿的),那么一个赛季就会多上场360分钟,即20%*36=720分钟。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按每场净胜30秒来计算,720/[(3600/30)/60]=5.4,也就是说这个赛季比上一个赛季,每个球员多打了5.4分钟,球员A打了一个赛季,总时长900分钟,就多打了900/5.4=166分钟;球员B打了两个赛季,总时长1800分钟,就打多了1800/5.4=333分钟……以此类推。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问题,如果有球员不想打了,比如说球员D打了半个赛季就不想打了,或者打个两年三年就不打了,那正好,省下的时间就可以给那些想打的球员,这样还能确保所有球员每赛季出场数的公平性——反正时间多的是球队老板和经理们掏钱买的,又不是从球员身上扣的。 那如果某个球员想打好几赛季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多打几年的合同一签,把该球员未来几年能拿的钱都拿了,省下的钱再补进其他位置就可以了。
当然最好的还是像詹姆斯这样的,打满整个赛季,然后下赛季开始之前申请交易,这样就能保证自己作为自由球员能拿到最高价的同时,还能避免损失金钱——毕竟不是每一个球员都能像詹姆斯这样联盟前五的实力,前两年拿了低薪,最后一年主动申请交易,换取大合同的。 最后说一句,这种通过牺牲部分球权与上场时间来换取高薪的人其实是最不值钱的,毕竟NBA是一个竞技体育联赛,衡量运动员价值主要还是看竞技水平,这种牺牲不了太多比赛的“残兵”在市场中价值是最便宜的。像詹姆斯这种能打又能顶薪续约的才是联盟中最贵的,也是最值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