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估值是谁来估?
在资本市场里,一切皆有可能。 举个例子说明:A公司发行股票想融资,其持有的资产可以评估出价值1000万元,但是为了发行成功,在发售之前聘请了专业的承销商和审计师,对资产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审核,最终确定资产价值为800万元(实际上资产可能值900万也可能值700万,但这并不重要),那么,按照这个价值计算,每股市价应为8元/股;但是在发售过程中,由于受到追捧,最终定价12元/股,那么这个溢价是多少呢?20%,也就是每股可以多拿到2元的溢价。
而在这过程中,不仅A公司的管理层和股东们乐开了花,就连负责评估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负责销售的证券公司们也个个眉开眼笑,因为大家都参与了分利:会计师通过评估从中收取百分之几的费用,而证券公司则通过销售获取至少相当于单笔业务5%以上的佣金收入。 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只要买到了这只股票,过不了多久就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于是,在这个环节上,谁都是赢家。 但是如果事情就这么结束了,那么这一切都还是非常完美的。
然而现实往往没有这么简单。时间流逝,也许过了一年又一年,当市场情绪开始低落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A公司又面临一次需要融资的难题。同样请来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经评估,此时公司的资产价值已经下跌到600万元,而在市场上,同样的行业同样市值的公司普遍都被市场折价交易,尽管公司财务表现良好,但出于谨慎性原则,仍旧需要下调股价,于是,在委托专业机构确认后,股票价格被调整为10元/股。
而此时如果正好有这么一个人,他正急需资金,而他的手中恰好掌握了足够的现金,那么他就可以以低于市面的价格从你手中获得你拥有的股份,从而完成一笔低成本的交易——当然,这个人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或者是身边某个不经意间的过客。 谁又会在乎这其中的得失呢?只有那些默默付出的会计师和证券工作人员拿到了他们应得的报酬,而作为公司本身及其股东们却损失了本不应流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