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城市最先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但是最早明确有自己的建城时间的不多。比如西安,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丰镐二京的筑建;南京则始于东吴时期建业城的建设;洛阳则开始于隋炀帝迁都至洛水之阳时始建的东京;杭州则是北宋时建起了临安府。而北京则是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后的大都。 不过要说起“最先”,还要数邯郸。在《战国策》中曾经多次提到邯郸,如“邯郸之民甚苦为战”“邯郸之战,皆世之称也”等等。可见在战国时期,邯郸就已经是诸侯国赵国的都城了。而关于邯郸的早期历史,还有如下记载: “赵成侯十二年(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使公子虔伐赵,虏赵公子卬,斩首七千。十三年正月,秦献公卒。赵成侯十五年(公元前350年),秦惠文君九年,魏惠王三十年,初都大梁。十六年十二月,秦灭蜀。十七年正月,秦惠文君十年,魏惠王三十一年,韩昭侯二十六年,燕姬元年,赵成侯十八年,齐威王三十二年,楚宣王二十年,陈历辛卯岁,宋桓侯四年,卫成侯二十七年,郑厉公十三年,齐威王三十三年,鲁穆侯十四年十月乙亥,日有食之。二十八年四月,秦惠文君十二年初居雍。” 这段文字记载的是魏惠王、韩昭侯、赵成侯在位期间的重要史实,其中提到了“初都大梁”的时间——前350年。
那么,为什么魏武王迁都大梁的时候会引发如此大的史学争议呢? 这是因为在春秋时期,宋、郑、陈、蔡、卫等国都一度把都城设在开封周边,当时地理环境尚未大规模被开发,所以这些国家把都城建在离黄河不远的地方,以方便渡河作战。 而到了战国时期,这些国家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宋国被齐国所灭,其王室东迁,成为宋国公族,依附于齐国。郑国和卫国被魏国所灭,他们的王室也逐渐衰落。只有陈国保持独立,继续与魏国周旋。为了攻击陈国,魏国不惜背弃盟约联合韩国进攻陈国。
当然,魏国联合韩国进攻陈国是有目的的,那就是为了控制豫东南地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魏国不仅出动了大量兵力,而且还迁移了整个王室都前往豫东,这就是所谓的“初都大梁”。
大梁就是现在开封的古称,它是魏国国王的驻地所在,也是魏国国都所在地。可以说魏国这次迁都是带有强制性迁徙性质的,因此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