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看年还是月?
我是以八字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八字分年月日时四柱,每柱有一干和一支,八个字共有四个天干,四个地支;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排列八位,周而复始,形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即六十花甲子。根据干支阴阳五行之气的多少,五行分为强、中、弱三种状况,其中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为阳,壬癸水、乙庚金为阴,因此五行的强弱可分为强阳、中和与弱阴三类。 在命理学上,通常将“年干为甲或戊”的八字划分为强阳类八字、“月干为甲或戊”的八字划分为强阴阳类八字,而将剩下的八字划分为弱阴类八字(此处以八字划分五行类别是为了论述方便,实际上每个人八字的五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区分主要是来源于《三命通会》中的论命口诀: 年上阴阳如反覆,月中阴阳倒循环,日下阴阳无差错,时上一逆理堪探。 如果按照这句话来分析,在年柱、月柱当中,都存在着阴阳交替变化的规律,但在日柱当中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有到了时柱才会出现阴阳的相反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里暗含了一个古人对于天地阴阳平衡的认识——年对月而言属于天,月对日而言属于地,而对时而言又属于天。 天有昼也有夜,所以月中有阴就有阳,而日的运行速度相对于地球来说是很快的,它既受到太阳的影响,也受到了月亮的影响,所以它既有白天的一面又有黑夜的一面,也就有了阴和阳;同时因为它是介于天和地的中间,是地气升于天的必经之路,也是天气降下的汇合之地。 所以日柱就具备了天地之间的特点,既有阴的特性,也有阳的特性。 而时柱呢?我们知道子时是一天的开始,也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就是白昼的开始,所以此时阳气的势力比较大;午时又是一天的结束,也就是太阳落山之时,也就是夜晚的到来之日,所以这时阴气的势力就比较大了些;而一昼夜的时间正好是由子时到午时完成的,所以在一天之内刚好体现了阴阳的变化过程,而在一年当中的子时正是冬季十一月,阳气最弱的时节,而午时则是夏季六月,阴气最弱的时刻。所以一年之中恰好也体现了由冬至夏至的变化过程。
以上只是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古人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吧! 从上述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一个人的年柱与月柱的五行属性一致且均为强阳或者均为强阴的话,那么此人往往比较急躁并且容易冲动,做事也比较莽撞;而如果一个人的年柱与时柱的五行相同且均为弱阴或者均为弱阳的话,则其人往往比较懒惰,做事也没有主动性,而且性格多愁善感……
当然这只是从表面来看的,具体的还需结合每个人的具体八字来看待,不能一概而论啦。 最后,再说一下关于时辰的问题,由于现在的钟表都是以西方的计时方式为基础的,所以人们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一个时辰就是两小时左右,其实不然,中国传统的计时方法是依据天干地支来计算的,每一个小时对应的是两个地支时间,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加十分钟多一些的意思。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早上起床时是寅时的前半部分,可钟表却显示八点多了的原因所在。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