饾代表什么生肖?
“饾”字是康熙字典里面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存在了,它只存在于古代诗文之中。 “饾”字是指“豆”字。 豆和鼠,在古代诗文里是可以通假的。如李商隐的诗作《夜雨寄北》中有这样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的“何当”就指代“何时”的意思,而“期”字的意思就是指“期限、日子”。
再来看杜甫的《蜀相》一诗中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中的“三顾”“两朝”其实就分别指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以及刘备和刘璋两位皇帝共用的时期——也就是刘备得蜀之后到蜀汉灭亡这段历史时期。
由于蜀汉继承东汉的制度,实行的是“士族门第选举制”,所谓“九品官人法”,普通寒门是没有资格担任太守这样重要的职务的。而诸葛亮作为士族子弟,不仅担任了尚书郎这样重要的职务,而且还两次出任州刺史(一次为益州刺史,一次为汉中太守),负责一州的政务。州刺史这种高级别的官职已经是寒门子弟能做到的顶天了。
那么,为什么一个汉末的州刺史能得到这么多文人的歌颂呢?这是因为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再加上瘟疫蔓延,使得大量的人口死亡,土地荒芜。在这种乱世之下,很多士族都没有保住自己的门户,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于是大量的流民为了生存下去,便聚集起来成为一股股势力强大的土匪团体。这些流民的土匪团体的领袖大多拥有超高的个人武力值或者极强的组织能力,或者是两者兼具。比如公孙瓒就是凭借着高超的个人武艺才成为北方著名的武装首领的;袁绍则是依靠着家族的影响力加上他父亲为他招募的一支强悍的武装力量,才能与公孙瓒争锋;孙坚当年也是在南方四处讨伐诸侯,建立功勋,从而得到封赏,一步步从地方官成长为中央政府的要员。 而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得到文人赞赏,就是因为他在荆州地区凭借一己之力,先后平定了当地叛乱,剿灭了当地的土匪势力,使荆州境内恢复了宁静,保证了地方的秩序。
在乱世之中,像诸葛亮这样能在地方上保境安民的地方行政长官是非常受文人推崇的。毕竟在那个乱世,能够保证自己衣食无忧的日子已经是不多见了,更不要说还能保持住文化人的清高。所以,诸葛亮的形象才会受到文人们的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