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为什么五行火?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以探讨一下。 郑,字面意思就是“正”和“声”。《说文解字》里对“郑”的解释是:“郑声也。”“正”指的就是雅言(官话)的标准读音。也就是说,“郑”指的是西周时期的雅言读音。 而《说文解字》中解释“音”的概念是这样的: “音”就是“声”(shēng)加“止”,会意字,表示声音停止,引申为音节、乐节。可见,一,雅言的读音是确切的音节;二,这些确切的音节是有意义的,也就是代表一定词句的。 三,这些有意义的音节是怎么来的呢?来自“声”加“止”——造字的本义就是把“声”和“止”结合,反复吟诵而得。这里把声调去掉,只保留声母,再搭配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我们就可以拼出古汉语的读音了。这个发音与普通话很接近,只有小部分字的发音与普通话不同。
举个例子: 《论语•郑玄注》:“政,正也。”这句话在古书里的记载是这样的:“政,正也。”如果我们按以上的方法复原“政”的读音,那么就是/ʐɒŋ/。注意这里用到了浊音。如果读成//的话,跟现在普通话读音就没区别了,这就不是古音了。 《春秋 •郑伯克段于鄢》“姜氏何厌之有!”这句子里“有”字在古书里的记法是这样的:“有”。我们可以给“有”还原出两种读音:/ɔʏ/和/iɔʏ/。
上面都是单字复音节的情况,那三个字呢?比如“郑玄”的“郑”怎么念呢?我们可以这样分析“郑”的字形:“隹”表音,代表读音是清声母;“郑”有形旁“辛”,“辛”在古代表示的是“新”的意思,所以,“郑”的本义应该是新的声音。将声母和“新”的读音搭配起来,我们就得到了“郑”的第一个读音zhěn/jěn。但是,“郑”还有一个意思是“正”的意思,表示正确,合乎礼法的那个“正”。而这个意思的“郑”,在古书上是这样写的:“郑”。很明显,这里的“郑”是和“叔”同一个部首的。我们就能得到“郑”的第二个读音zhèng。当然啦,还有第三个读音zhōng,这个是“钟”的音译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