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商投资下降原因?
1. 政策调整
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事项审批的通知》,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营商环境显著优化;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推进制度型开放,支持自贸试验区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和贸易便利化改革举措,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提供了新路径。同时,作为自贸试验区的上海率先探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清单之外的领域,外企原则上能以独资形式设立公司并开展经营。这对外资企业来说意味着市场更广阔,机会更多。
政策的东风下,上海的引资规模迅速扩大。据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前四月上海实到外资同比大增54%。 但随后出现下滑,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在境外持续扩散,另一方面则是政策效果的呈现需要一个过程。
2. 投资环境优化
从投资环境的维度来看,近年来上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今年4月份,上海公布《上海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16个方面80项改革举措,着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全方位智能化服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让数据多跑路,为企业排忧解难。 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上海正在打造智慧供应链系统,通过“一网通达”实现“一次办理”“零跑动”,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同时,依托自贸区优势,上海积极吸引全球高端资源要素汇集,建设全球资源配置基地。前不久,上海举行招商引资项目在线签约活动,一批外资重大项目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方式落地。 可以预见,在不断提升的营商环境下,上海未来仍将成为外资竞相涌入的热土。